文 | 王育燕
没去庙岭村之前,压根儿也没有想到章丘还有这么一个挂在高高的山岭上的小村庄。更没有想到,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在抗战时期竟然是章丘县党政军机关所在地。
初识庙岭,是在2024年的初秋时节。为了深入挖掘章丘的红色故事,我们章丘故事平台的几位文友跟随平台主编、济南市红色传承模范老兵王德清又开启了到大山深处探寻红色故事的采风之旅。那次采风的目的地就是庙岭村。
庙岭是曹范街道的一个偏远小村,四面环山,村子所处的山岭海拔足有700多米。翻过村北的羊栏子岭,就是历城区的青龙峪。
因为交通不便,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总人口不足300人的小村庄,世世代代只有靠着几百亩山岭薄地生存。幸亏村风淳朴,村民勤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小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初秋的庙岭村,绿树掩映,依山构筑的梯田层层叠翠,喜人的玉米与红薯等农作物丰收在望,各种果树的枝条上已挂满了丰硕的果实。小山村绿意无限,生机盎然。远远望去,就像一个挂在山岭之上的多彩城堡。
通往庙岭村的道路曲离拐弯,家家户户的院落也大多是根据地势的高低程度来筑建的房屋。村内,忽而一个岔路口,忽而一条上坡路,忽而左下方出现一块小洼地,忽而右前方又是一个小崖头。初来乍到,如果没有村里人引导,要找个地方还真不容易。
我们在村委会等待村干部的时候,附近的一位周末从市区回家的村民热情地把我们请到他家中。他先是摘来自己种的西红柿,清洗过后让我们品尝,随后又把剩在盆里的几个让我一并带走。
他一再表示,让我们从他家的花椒树上摘一些花椒带回家,我们连忙谢绝了。淳朴善良的山里人,他们并没有过多的言语,却用实际行诠释着那颗朴实善良的心。
我想,庙岭除了独特的地理位置,淳朴的民风、善良的村民,或许也是当年我党的县委县政府选择在这里暂住的一个主要因素吧!
负责为我们讲述庙岭红色故事的,是年过七旬的中学高级教师段成绪。他在不大的村委办公室里与村主任一块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讲述了抗战时期县委县政府在该村的有关情况和其父段北风勇救抗日区长虎口脱险的动人故事。
1942年秋,日军对章丘垛庄抗日根据地实施了大规模的围剿台面优配,使我党政机关和抗日武装组织的处境异常艰难。
1942年至1943年,泰山军分区一部和章丘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抗日武装组织在庙岭村一带展开了激烈的对敌斗争。期间,为了保存实力,更好开展对敌斗争,章丘县委县政府和公安局、县大队等曾在庙岭村驻扎了半年多的时间。
这里崇山峻岭,又是九区(垛庄)与十区(彩石、孙村、虎门等,抗战时期属章丘)交界处,进退自如,易于休整和行动。但是由于汉奸的告密,日伪经常到庙岭和虎门一带袭击。
1943年2月,章丘县公安局、县大队一个中队在庙岭村活动。一天清晨,突然遭到南曹范伪军王云庆率领的三百余人的袭击,我军仓促应战后转移至山北各村。
同年6月,泰山军分区十团三营、章丘县大队、十区中队一部在虎门村周围活动,遭一股日伪军袭击。指战员在虎门村北山英勇抗击,战斗坚持到天黑,日伪军狼狈撤退,但我三营七连刘连长壮烈牺牲。
在此次战斗突围期间,彩石的抗日武装人员被冲散,区长郭林(后任章丘县公安局局长)便翻过羊栏子岭向庙岭跑来。
当时,27岁的村民段北风(讲述人段成绪之父)正在村东边的段家沟里刨地,忽见一人神色匆忙地从羊栏子岭上跑下来,并且后面还有追兵。
段北风见状,赶紧停下手里的镢头迎上前询问。看到来人是抗日区长郭林后,便让其换上自己的衣服,把他的手枪及子弹藏在自己盛饭用的罐子里,并把罐子埋到地里。然后让其沿着南面的山沟向赵庄河滩方向转移。
郭区长远离后,他继续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在地里干活。待敌人来到近前,问他是否看到有八路军从这里经过时,段北风便指着另一个方向说,之前看到有个人向那边跑了过去。
此时,赵庄民兵韩克同也发现有人从北山上跳堰下来了,就放了一个土炮,吸引日军注意,把敌人给引了过去,不再追郭林了。
段北风当时是个充满抗日激情的热血青年。在那个艰苦抗战的年代,庙岭村里只有两名党员,他就是其中一个。抗战胜利后,他一直在庙岭村担任领导干部。
1976年,86岁的段北风去世,当时的垛庄公社在赵庄村为其举办了追悼会。
段老师不断给我们讲述着,让人听得心情略感沉重。当时的虎门之战,牺牲了八路军的一名刘连长;攻打姚庄时的战斗,年仅27岁的陈连长壮烈牺牲……
往事如烟,岁月不堪回首。震撼之余,更多的则是心情沉重。当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青春与热血换来的。
段照山,现任庙岭村的村支书,这个踏实稳重的青年汉子,黝黑的脸膛上透着沉稳大气。从他不多的言谈话语中得知,他竟然还是段老师的亲侄子,也是段北风的亲孙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父段成恩也曾在庙岭村里担任村支书,带领着村民们在贫脊的土地上挥洒汗水,摆脱贫困,走上共同发展的致富之路。
一颗普通的种子从生根到发芽,已深深地扎根在泥土之中;段氏家族一代又一代的付出,正是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传承的缩影和见证。
一处开满鲜花的山岗,用红色浸染着山乡;宁静的原野是那样低沉,又是那么的意志如钢。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布满了荆棘与忧伤;红色故事传承的篇章,让世人不断传唱。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定要倍加珍惜。我们不仅要追忆过去,更要展望未来,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踏着七彩祥云,在革命老区的上空,庙岭村正欲展开腾飞的翅膀,向着更高更远的方向不断飞翔。
【作者简介】
王育燕,网名边走边悟,自嘲“愚人王”。济南市章丘区人。一九九二年参加工作,从某上市公司退休。现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喜欢文学和户外活动,对中医知识也有所偏爱。
特别声明:本文为“海报号”作者上传并发布台面优配,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海报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星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